趣谈中药的命名,能起出好药名的人一定很有趣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6-24 15:53 回复:0 关注量:51

大家看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角色是用中草药为名,大部分还出奇的好听,例如:景天、雪见、沉香、徐长卿等,以至于有的父母给宝宝起名字的时候,也想着从中药中选。



△仙剑奇侠传3角色:徐长卿

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些中药材还真的是以人名命名的,上面图中的角色名叫徐长卿,是一味中药的名字,可恰恰徐长卿这位中药也是以人名命名的(是不是有点绕?),我们今天就从“徐长卿”说起。



【气味】辛,温,无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益气延年。


徐长卿,背后的故事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徐长卿听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就传开了,而“蛇痢草”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


除了徐长卿,还有好几味药也是以人名命名的,例如刘寄奴、使君子、何首乌等,其中,刘寄奴是唯一一味以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药。



【气味】苦、辛,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主治】破血通经,消积,止血消肿。


刘寄奴,背后的故事


相传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早年微贱时于山中砍伐荻草,遇一大蛇而射之,蛇遁去。明日往寻之,闻榛树林中有杵臼声,见青衣童子数人在捣草药,且云其主被刘寄奴射伤,捣药为之敷伤。刘上前叱散之,收取草药而返。后遇金疮敷之即愈。后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事见《南史宋武帝本纪》,《本草纲目》卷十五“刘寄奴草”亦收录。


当然,以人名命名是中医药命名的一种方式,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总的来说,中药的命名方式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大类。


1、按药用部分命名


中药材来源广泛,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植物、动物类药材药用部位各不相同,以药用部位命名,是中药常用的命名方法之一。


以根入药: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



葛根

以茎枝、藤茎入药:桑枝、桂枝、紫苏梗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鸡血藤

以叶入药: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



枇杷叶

以花入药: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



金银花

以种子、种仁入药: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



车前子

以果实入药:枳实、芡实等。



枳实

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



陈皮

以全草入药:仙鹤草、灯芯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等。



车前草

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



鸡内金

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



全虫(全蝎)

以矿石入药: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



阳起石

2、按药物产地命名


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


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



吴茱萸

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


四川:黄连、黄柏、续断等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黄连、川黄柏、川断,此外还有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


广东:橘皮以广东新会产者为佳,故称新会皮、广陈皮;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质量好,又名阳春砂。


河南: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东北: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


以上都是因该地所产的药材质量好,疗效高,因而常在药物名称之前冠以产地之名。


以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


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3、按药物突出的功效命名


益母草:功善活血调经,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为妇科经产要药。


防风:功能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病。


续断:功善行血脉,续筋骨,疗折伤,主治筋伤骨折。


覆盆子: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善治肾虚遗尿尿频、遗精滑精;


决明子:功善清肝明目,主治眼科疾病,为明目佳品。


其它如寻骨风祛风邪,伸筋草舒筋络,合欢安神志,防风御风寒,皆以功用得名。


4、按药物颜色命名


许多中药都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而药物的颜色就成了命名的依据。


色黄的中药: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大黄等。


色黑的中药:乌玄参、黑丑、墨旱莲等。


色白的中药:白芷、白果、白矾、葱白、薤白等。


色紫的中药有紫草、紫参、紫花地丁等。


色红的中药有红花、红枣、红豆蔻、丹参、朱砂、赤芍等。


色青的中药有青黛、青皮、青蒿等。


色绿的中药有绿萼梅、绿豆等。


5、按药物形态命名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特殊之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常常以它们的形态特征而命名。


以药物或药材的生长形态而命名,也是中药命名的一大特点。典型的有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垂盆草、紫花地丁、桑寄生等。


猫爪草为数个呈纺锤形的块根簇生一起形似猫爪。


狗脊形似狗之脊骨,因全体密披金黄色茸毛又名金毛狗脊。


金银花因其一蒂二花、黄白相映命名。


大腹皮,即以形似大腹而命名。


乌头,因其块根形似乌鸦之头而命名。


人参乃状如人形,功参天地,故名。


罂粟壳、金樱子都是因其形状似罂(口小腹大的瓶子)而得名。


牛膝的茎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名牛膝。


马兜铃则因其似马脖子下挂的小铃铛一样而得名。


6、因味道而命名


每种中药都具有一定的味道,某些药物就是以它们所特有的滋味或者气味来命名。


以滋味命名:


五味子,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皆有咸味,五味俱全而得名;甘草以其味甘而得名;细辛以味辛而得名;苦参以其味苦而得名;酸枣仁以其味酸而得名。


以气味命名:


具有芒香气味者如木香、藿香、丁香、茴香、乳香、沉香等。臭气难闻的有臭梧桐、臭牡丹、臭阿魏等。有甜味的如甘草、甘松。


7、因生长特性而命名


冬虫夏草:指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幼虫的菌座,因夏天在越冬蛰土的虫体上生出子座形的草菌而得名。


半夏:在夏季的一半(农历五月间)采收,故名半夏。


夏枯草、夏天无等都是生长到夏至后枯萎,故冠以夏字。


8、因秉性而命名


肉苁蓉,为肉质植物,补而不峻,药性从容和缓,故名肉苁蓉。


急性子,因秉性急猛异常而得名。


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守,其通经下乳之功甚速,虽有帝王之命也不能留其行,故名王不留行。


沉香,以体重性沉降,入水沉于底者为佳。


其它如浮小麦浮于水上者、磁石有磁性、滑石性滑腻、阿胶呈胶状等,均与秉性有关。


9、因进回国名或译音而命名


安息香、苏合香就是以古代安息国、苏合国的国名来命名。


有的在药名上冠以“番”、“胡”、“西”等字样,以说明当初并不是国产的药物,如番红花、番泻叶、番木鳖、胡椒、胡麻仁、西红花、西洋人参等。


高丽参产于朝鲜(古代称高丽),东洋参主产日本国,西洋参主产于美国等。


有些外来药,由于没有适当的药名,则以译音为名,如诃黎勒、曼陀罗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