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云南楚雄新村董正武:从中药材种植能手到致富带头人

   2021-10-14 6590
导读

金秋时节,草木丰茂,漫步在楚雄市新村镇的田野间,红大戟、滇红花、重楼、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长势喜人。董正武在新村镇巨龙村红大戟种植基地,一片红大戟“花海”格外引人注目,远远地就能看见一个皮肤黝黑、身材

金秋时节,草木丰茂,漫步在楚雄市新村镇的田野间,红大戟、滇红花、重楼、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董正武

在新村镇巨龙村红大戟种植基地,一片红大戟“花海”格外引人注目,远远地就能看见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体型微胖的身影,正俯身专心致志地观察着每一株红大戟的花蕊、叶子、根茎,他就是新村镇中药材种植能手董正武,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是个头脑灵活、善于研究、精明能干的人。

勇于探索的上进之人

新村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良好,气候温暖湿润,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多年前,到山上采挖中药材成了当地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20多年前,原本成绩优异的董正武考上了高中,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回家,改变贫穷的面貌在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为了维持生计他当过建筑工人、采过松脂、种过茯苓,他说“最开始他去工地做建筑工一个月也就200多元,可是上山采摘中药他一个月可以赚到300多元,他就专心上山采挖中药,同时把挖到的中药每样留几株种在自家核桃树下”,他边干活边和我们聊起他中药材种植之路。“由于当时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大量采松脂和种茯苓,山上野生的中药也渐渐减少,种在核桃树下的部分中药材苗顽强地生长着”,他就想着自己能不能也试试人工种植中药材。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村里的干部到武定听了一场来自昆明中医学院的教授讲授红大戟、重楼、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的课程,教授说“种植的精品重楼得7—10年,但是红大戟种植周期只是3年,且红大戟价格比重楼略高,但因技术和病虫害难题,红大戟的成活率比较低”,因此董正武萌生了自己研究种植红大戟的想法。

说干就干,回来之后董正武开始独自潜心研究和探索红大戟。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群众生态保护观念逐渐增强,采松脂、种茯苓的现象逐渐减少,生态植被渐渐恢复,野生的中药材渐渐多了起来,他跑遍山头挖了近500余株红大戟苗回来种植,最开始他每天浇水施肥但育苗奄奄一息,很难成活。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每一次他都认真记录浇水、施肥、甚至是种植期间气候的变化,种植的一些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土地的湿润程度、栽培时间的把握、科学的管理、花径的长势……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董正武都不忽略,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实验成果”。

2007年他成功自主种植出第一代红大戟,但是大面积发病、出苗率低仍是他要解决的问题,他拿出他的“实验器材”给我们看,仅仅是一个放大镜,他满脸自豪笑嘻嘻地说道“我用这个放大镜看到了红大戟种子的三层壳,我用这个放大镜观察花蕊,我发现长的花茎较长的花蕊授粉率更高”,他又用他种植出的第一代的红大戟种子进行了第二代、第三代种植实验,终于他克服了红大戟育苗难、大面积发病的技术难题,出苗率可达90%以上,亩均产量鲜品1000—1100公斤、干品120—150公斤,亩产值达5万元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董正武种植的红大戟得到了广西中医学院红大戟研究院专家的认可,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才知道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研究红大戟种植的专家。广西中医学院的专家对他说,“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能够人工种植出红大戟,且克服了育苗难、大面积发病、出苗率低等难题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他笑着说道:“当时就想着这小小的一株药那么值钱,我一定要把它研究出来怎么种植,没想到一种就种了十多年,其中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我都没有放弃,我就想着哪天我能种成功赚了钱,也带着新村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广西中西学院的专家被他的质朴和真诚打动了,同时也给他提出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克服了种植的难题,但如何让红大戟达到国家药典标准也是现在还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专家与董正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指导关系。

自打那以后,带着专家的问题,他又开始琢磨要如何种植出符合药典标准的红大戟,他让儿子从网上给他买了大量的中药材种植的书籍,并时常把种植期间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及时与专家沟通交流,他着力在土壤改良、种育繁殖等方面下功夫。终于经过6年的潜心研究,他种植的部分红大戟送检达到了药典标准。当他专业地说出红大戟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甲基异茜草素、3—羟基檄树素等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对治疗水肿胀满、痈疮肿毒、痰饮喘息等多种病症有着不同的效果,大家都对眼前这位乡土专家刮目相看。

目前,贵州、玉溪等地发展种植的人工驯化栽培的种苗大部分出自他的红大戟种植基地,同时,他基地种植出产的红大戟种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也是为数不多能够达到药典标准的红大戟种植基地,因此引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西学院等多家高校以及云南白药集团云药研发中心、北京同仁堂等多家红大戟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实地到新村镇考察红大戟中药材种植,并先后与华润三九药业、扬子江药业达成合作意向,待全部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后,可按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均价800元—1200元进行收购,预计总产值2500万元。

反哺乡邻的有为之人

初尝创业甜头的董正武并不满足自己富裕。“自己富裕不算富,要带动群众共同走上富裕路”,一直是萦绕在董正武心头的一个梦想。由于他在群众中的威信极高,2019年年初,四十多户农民与董正武一起成立了楚雄市新村镇益康专业合作社,开始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红大戟种植产业。董正武常说:“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合作社成立以后,董正武带领大家种植红大戟,他主动将培育的红大戟幼苗分发给村里的农户,积极把自己研究掌握的种植、管理技术及时传授给其他农户,同时,积极与省林业和草原局技术推广总站、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等部门对接,请专家实地考察指导新村林下产业发展。通过种植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让种植户逐步掌握和改进了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的品种不断扩展,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不仅是巨龙村,全镇的中药材种植户逐渐多了起来。

目前,益康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农户种植红大戟200余亩,基地已经育苗1000万株,计划新增种植100余亩,使全镇总种植面积达300亩,预计带动100余户农户种植红大戟。同时,全镇还种植滇红花、滇重楼、滇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4850余亩,中药材种植在新村镇已由“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村民们科学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22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