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重庆:杏林春雨沐浴学子心田

   2022-06-14 中国中医药报48570
导读

玉竹、蒲公英、白芷……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二中的“药食同源科创园”里,各种草药散发着阵阵药香;在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上着自然教育实践课《小小李时珍》;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小学,同学们利用

玉竹、蒲公英、白芷……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二中的“药食同源科创园”里,各种草药散发着阵阵药香;在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上着自然教育实践课《小小李时珍》;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小学,同学们利用课间操时间练起强身健体的中医功法八段锦;在两江新区万年路小学,中医药展示区内的智能机器人正为学生们讲述中医药知识。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中医药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基于国家基础教育和中医药发展的实情,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所做的一件大事、好事和实事。”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综合处处长王世纯说。

撒下一粒种子 高位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体系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材和师资力量是关键。

2014年,重庆市开始筹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由于无经可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综合处副处长刘璐表示,活动筹划时就面临着“无专门教材、无专业师资、无可用课时、与学生减负的提倡有冲突”四大难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招募一大批懂中医、爱中医的教师,组成专职的专家队伍和师资队伍,吸纳更多的教辅编写团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故事、歌谣等形式,使抽象枯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于是,重庆市组建了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经典著作教研室为首的教材编写团队,以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为主的中医药文化宣讲团队和以重庆市兼善中学为主的校园活动策划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时间,采取专题调研、专家访谈、研读中小学课本以及向试点学校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确定了试点学校课程开展形式,编撰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辅资料。

2015年6月,重庆市北碚区按照城乡结合、中小学兼顾的要求,在5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北碚区政府设立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中医药文化资料编印、师资培训、试点学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等的工作经费。通过近两年的试点,全区已逐渐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之中。

2019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原则上每个区县至少选取1所小学和1所中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并努力营造“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构建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2022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市教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评选,确定了重庆市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0所、培育单位3所。

培育一片新苗 多元教学唤起学生兴趣

走进九龙坡区西彭二中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中医味儿”。“薄荷班”“蒲公英班”“麦冬无畏班”……每个以中草药命名的班级,都会认领一种中草药进行种植。300多米的涂鸦文化墙生动呈现了“艾灸的起源与发展”“二十四节气”等中医药及农耕文化知识。70余种中草药制作的文创作品让学子们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王世纯介绍,以中医药兴趣小组为支点,创建中医药特色班级,并以中草药为班级命名。这样的尝试,近些年在重庆市的中小学校园里屡见不鲜。

筑梦林、百草堂、标本制作室、中医药文化图书室、中医药启蒙教育体验长廊……在位于“中华药库”金佛山脚下的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里,随处可见中医药元素。学校依托地域优势,从单一的中草药劳动实践教育转化为全学科融合育人。

“劳技课上我们教学生制作中药标本;美术课上帮助学生设计独特的自然笔记;语文课上,中草药也可以变成课堂主角。学生们长期和植物接触,拓宽了他们对于生命认识的宽度和广度,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生命的美好。”马嘴实验学校校长刘霞介绍,有了中草药的加入,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实践形式更加新颖。

“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中医、感受中医。”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学生阮政霖表示,通过中医药观摩实践,他和小伙伴们形成了认同中医、崇尚中医的观念,增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很高兴自己能通过学习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地处九龙坡区中梁山的和平小学,依托校内改建的“百草园”中草药种植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百草园”的管理、种植和观察活动;南岸区文峰小学以“药食同源”为主题,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构建以“学、阅、探、传”为策略的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课程;永川区大安小学则建立了古色古香的中医馆——岐黄中医雏学馆,购置中医药图书和各种中医理疗器具用于学生学习实践;沙坪坝区矿山坡小学开发的《小郎中》课程,采用“校内+校外导师制”,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爱上中医;渝中区解放西路小学将中医药纳入校本课程,选派优秀教师作为助教,协助上好每周两节的中医药文化和实践课,并把八段锦教学融入课堂;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组织学生学习《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制作中医药知识小报,开展传唱中医药民谣、朗诵中医药诗文等中医药体验活动……

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市的中小学校园已经掀起了一股“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热潮。

形成一种经验 探寻中医药进校园的“重庆方案”

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从思想引领到制度支撑,再到实践探索,一套目标长远、扎实有效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重庆方案”逐步明晰。

在实践中,大家发现,光讲中医药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校内中医药知识普及与“走出去”体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鼓励学生参与中医药科研课题,并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完成综合素质实践课题《缙云黄芩的抢救性保护和快速繁殖》,学生们跟随老师吴春梅在重庆北碚缙云山翻山越岭,发现了不足10平方米的缙云黄芩生长地。

“这几年的寒暑假,学校把‘寻找家乡的中药材’项目作为假期综合素质实践的必修课程,鼓励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南大学附中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罗键说。

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与对知识的接受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按照小学低段(1至3年级)、小学高段(4至6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四个阶段,分层次地安排了中医药文化和保健知识的讲座,并且还组织学生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西南大学药学院等地参观学习。

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博物馆多了很多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同学们可以使用切药刀、药碾子、冲钵、中药秤等多种工具,通过称量、切割、研磨等方式,亲身体验中药材性状改变的神奇过程,在动手中学习中医药知识。

目前,重庆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已经开始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中小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36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