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吉林市道地药材种植及保健食品产业园项目

   2023-06-08 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47180
导读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1.1.1项目简介中新食品区以道地药材种植和保健食品生产为主,打造道地药材集中种植、粗加工、精深加工一体的产业链,生产功能型保健食品品牌,兼顾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产业。本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中新食品区以道地药材种植和保健食品生产为主,打造道地药材集中种植、粗加工、精深加工一体的产业链,生产功能型保健食品品牌,兼顾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产业。

本项目利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中药开发的区位优势,以本地中药产业链为核心,打造涵盖道地中药材、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有机绿色食品、日化品等产品功能为一体的东北地区中草药集散地。通过构建原料、生产、服务、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智能与信息化、生产服务业、商贸与生活配套的服务基地;结合中草药制剂资源研发和生产先进的生物制药产品,打造高端生物制药重点孵化基地。

1.1.2市场前景

(1)中药市场发展现状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全面、深度地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世界卫生组织亦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中医药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一直以来,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开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医药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心脑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13大类疾病的治疗,基本覆盖各临床科室治疗应用。

我国中药市场销售额整体增长较快,发展趋势持续向好,除了2019年受到国内突发疫情影响外,中药市场整体保持良性增长。根据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其中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945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4,862亿元,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达到2,057亿元。随着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预计”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可超1万亿元。

中药材作为行业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阶段。据统计,我国中药材品种达1,000余种,常用药材600余种,已实现人工种养300余种,其中人工栽培、养殖品种的产量占总体供应量的70%以上。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38万亩左右,同比增长3.4%。2021中药材年产量约487.50万吨,市场成交额增至1,796.08亿元

图表1  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位:万亩) 

中成药2021年规模同比2020年增长11.8%,增速重回两位数,利润为755.2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3.2%。中成药已经占据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52%。另外中药配方颗粒也达到了533亿元的市场规模,接近整个行业规模的6%,发展势头很好,是整个行业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持续的研发投入使我国中成药发展进入快车道,中成药市场整体质量有所上升,单品利润率不断提升,新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一批疗效显著的现代中药开始涌现。2017-2021年,国内共有20款中药新药获批,2021年,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12款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创最近5年新高,年度获批数量突破两位数。随着大批中药新药陆续上市,预计未来五年国内中药市场将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77,336个,床位数达150.53百万张。从结构分布来看,中医类诊所为67,743个,占比为87.6%;中医类医院为5,715个,占比为7.39%;中医类门诊部为3,840个,占比为4.97%;中医类研究机构为38个,占比为0.05%。

图表2  中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单位:个、百万张) 

(2)道地药材市场前景

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其中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它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深受人们的追捧,市场需求旺盛。

《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了“创响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知名品牌,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明确了道地药材7大产区及其优势品种,为道地药材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品牌,推动道地药材集群品牌培育意义深远。一方面,培育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道地药材生态农业集群品牌,可有力地拉动中药材产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实现中药材提质增效,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促进中药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延伸、重组与整合,形成分工协作相互依赖的共同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中药材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道地药材对贫困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带动效应。中药材的生产过程链较长、涉及部门多、产业从业人员多、附加值较高、带动效应较明显。而道地药材受逆境效应影响,大多适宜在贫困边远山区种植,可不与粮食争地,且能够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助力科技和产业扶贫,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道地药材大有可为。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腹地,具有天然绿色中药材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尤其东部长白山区,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85%以上,这也造就了长白山地区成为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长白山区不仅有人参、五味子、银线草、黄芪、防风、高山红景天等名贵药用植物,又有梅花鹿、中国林蛙等珍贵药用动物。据目前初步统计,吉林省拥有800多种药用植物,200多种芳香植物,药用生物资源共有2790种,分属443科,其中蕴藏量占全国50%以上的品种有40多个,药用资源拥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药材品种中,吉林省有137种,占37.7%。在发展道地药材上,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保健食品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13.5%。随着老龄社会的深化,未来我国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除此之外,在“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治未病”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创新型保健品较之前几代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保健品行业规模达2,708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3,283亿元。

图表3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未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在各个年龄层级、各个市场层级,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随着国家人均GDP的提升,消费者在保健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意愿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保健食品在消费属性上将逐渐从可选消费品向必选消费品转变。保健品布局也将向更先进、更多元、更专一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1.1.3技术分析

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提出,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加强产业指导,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重点开展道地名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中药材核心功效物质基础及食用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基于中医理论的健康产品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

吉林市政府高度重视道地药材发展,《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在左家北药健康产业园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北方道地药材种源生产中心、大健康产品生产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及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国家级北药科创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现代医药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2)产业优势

吉林市拥有规模以上中成药及饮片的医药企业10户(中成药生产企业9户、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户),占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总数的42%。以长白山制药、鹿王药业、吉尔吉药业、国安药业为引领,现代中药、传统中药及中药饮片协同发展,具有一批优势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1年约占全市医药产业产值的40%。

吉林市中药材资源丰富,产量充足,其中人参、灵芝、五味子、鹿茸等药食同源品种较多,为保健食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全市规模以上保健食品企业共3户,其他具备生产保健食品能力的较大规模企业12户,拥有保健食品文号44个,其中免疫调节抗疲劳类25个,补充各种维生素类5个,降压降脂调血糖类5个,其余品种9个。主要品牌包括吉林海王的海王牌系列产品,维伊康生物的维生素饮料,标普生物的益生菌固体饮料。

(3)资源优势

吉林市中医药循环经济发展现处于探索阶段,2021年中药全产业链(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实现产值19亿元。2021年中药材面积1.5万公顷,产量2.8万吨。有人参、贝母等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800余种。目前人工栽培有统计数据的有人参、贝母、五味子等17种中药材。

(4)交通优势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结点,南接沈阳,北通哈尔滨,西靠内蒙古,已开通的吉林内陆港与辽宁大连港实现“无缝对接”,辐射范围不仅包括东北,还可通达中国内陆,远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即将启用的吉林机场,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以吉尔吉药业为核心,依托其在中药产品粗加工、物流等方面优势,整合吉林市林原地资源,购置通用性设备仪器,建立东北优势道地药材综合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同时,洽谈引进广誉远中药、片仔癀药业等域外知名大型药企,利用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合作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本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7,000万元。

图表4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自筹资金。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0,000万元,利润21,800万元,投资回收期4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36.4%。

图表5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道地药材种植与加工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为吉林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5合作方式

合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中新食品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正在招商中。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65号 

2.2概况 

中新食品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是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的重要节点,是吉林省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吉林食品区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中新食品城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国际物流、现代商住、科研服务、休闲度假等功能建设生态宜居的田园城市。在食品区以外规划中新合作区域面积为1,450平方公里,以无规定疫病区为基础,开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示范,与核心区产业对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联 系 人:张振洋

联系电话:+86-15568380189

邮    箱:175962868@qq.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王岚

联系电话:0432-62048946

邮    箱:995208885@qq.com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62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